新闻中心

京讼解读:继承人中的一方主张被继承人在生前已经将某项财产赠与自己,但无书面证据,如何证明?

来源:北京京讼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5-01-10

在遗产继承这场交织着情感与利益的法律叙事里,常常会冒出棘手难题,其中一方继承人宣称被继承人在世时已将特定财产赠与自己,却拿不出白纸黑字的凭证,便是典型状况。当这类争议摆上台面,《民法典》的条文如同精密罗盘,为厘清真相、定分止争提供指引,只是探寻证据之路布满荆棘,需抽丝剥茧、细致入微。

口头赠与,尽管缺乏书面协约的庄重感,却在日常生活里屡见不鲜。家族亲情浓郁时,长辈一句暖心承诺,晚辈便心领神会,以为财产交接板上钉钉。可到了继承时刻,其他继承人不认账,空口无凭就成了主张赠与方的软肋。此时,证人证言的分量不容小觑。亲朋好友、邻居街坊,但凡见证过赠与场景,或是亲耳听过被继承人表意的,都能化作关键证人。比如一场家族聚会,当着众人面被继承人把祖传玉佩递给某个子女,还念叨着 “以后这就是你的啦”,在场宾客虽没签什么证明文件,但他们如实还原当时氛围、对话,就可能为法庭勾勒出赠与事实轮廓。只是证人记忆会模糊、立场或许有偏向,所以单一证人效力有限,多个无利害关系证人相互印证,可信度才会飙升。

日常往来记录有时也暗藏玄机。短信、微信聊天里被继承人提及财产交接意向,哪怕寥寥数语,像 “那套房子就过户给你了,抽空去办下手续”,配合聊天时间、上下文语境,能侧面佐证赠与事实。电子邮件更是正式些,内容清晰阐述赠与财产详情、缘由,发件人确为被继承人,收件方妥善保存,都能成为有力辅证。甚至社交媒体动态,被继承人发圈感慨某贵重物件传承,艾特了主张赠与的继承人,这种公开表态虽说随意,却反映出内心意愿,收集起来能为证据拼图添砖加瓦。

财产实际占有状态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若继承人主张被赠与房产,早早搬进去住,水电费、物业费等生活开销一直是本人缴纳,邻里皆知其长期在此生活,无疑是种无声宣告。对于车辆赠与,日常驾驶、维修保养记录上是继承人名字,车险也由其续费,经年累月下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使用链条,暗示着赠与落地生根。银行账户同理,要是被继承人声称把账户资金赠与子女,子女后续用该账户收支理财,资金流水不断,这种实质性掌控,契合赠与后财产转移的逻辑,能在缺乏书面协议时,强化主张力度。

赠与行为发生时的场景细节,宛如证据宝藏。家庭聚会录像、照片里偶然捕捉到关键瞬间,比如长辈递出贵重书画,画面定格表情、动作,配合时间戳,给模糊记忆找到具象支撑。要是涉及房产赠与,搬家公司单据、装修合同能说话,继承人雇人搬家、装修入住,时间点契合赠与时段,间接表明已把房子当成自己所有处置。节日期间录制的家庭祝福视频,被继承人顺口提到给孩子的特殊财产安排,轻松氛围下流露的真心话,经挖掘梳理,也能服务于证明目的。

习惯与风俗,在乡土社会或特定家族圈子里,宛如不成文律法。有些地方家族长辈给孙辈周岁礼金丰厚,还当众宣告这是未来某块田产、铺面的预赠,沿袭多年的习俗惯例,众人默认遵循。当这类赠与生出争议,族中长辈、村里耆老出面佐证习俗,解释特定举动在当地象征赠与开端,能为案件注入地域文化特色的证据力量,让裁判者从民俗视角洞察当时赠与之意。

不过,法院面对这类棘手案子,审核标准相当严苛。证据关联性得紧密,证人、记录、场景碎片都得精准指向赠与这一核心事实,不能牵强附会;真实性更是底线,证人不能作伪证,记录不能伪造篡改,稍有猫腻就全盘皆输;合法性方面,获取证据手段得正当,偷录偷拍若是侵犯他人隐私、违背公序良俗,即便内容劲爆也沦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对于律所而言,碰上这类咨询委托,前期证据挖掘要周全。律师团队得化身侦探,和当事人深挖记忆缝隙,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尘封旧物找聊天记录,到回访故旧拼凑当年场景。梳理证据时,构建逻辑链条是关键,单个证据薄弱,串起来互相支撑、环环相扣,才能打造坚固证明体系。庭审交锋时,巧用证据规则,驳斥对方质疑,放大己方证据优势,在法律框架下为当事人争取权益,让口头承诺化作实打实财产权益,让公平正义穿透迷雾,在遗产分配中精准落地。在普法层面,律所也应借助案例宣讲,告诫大众财产赠与莫嫌麻烦,书面落定最稳当,不然事后纷争劳心伤财,法治意识前置才是守护亲情财富的长远之道。

了解更多法律资讯可以关注公众号:北京京讼律师事务所

咨询电话:400-668-113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