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这一严肃且充满对抗性与程序性的特殊场域中,律师肩负着为当事人据理力争、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而法官则掌控着庭审的节奏、维护庭审秩序以及确保法律程序得以正确遵循。然而,在实际的庭审过程中,律师正为当事人积极辩护时,却可能遭遇被法官打断的情况,这无疑会给律师的庭审工作带来一定挑战,也考验着律师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下将深入探讨在这种情形下律师可以采取的应对之策。
首先,要明晰法官打断的原因。法官打断律师发言往往有着多种不同的缘由,有的是出于合理的庭审秩序维护需求,有的则可能是基于对法律理解和程序把控上的不同考量。
一种常见的合理原因是庭审时间的把控。法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诸多的程序环节,处理众多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的梳理与认定。如果律师在某个论点上过于冗长地展开,或者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反复纠缠,影响了整个庭审进度按计划推进,法官可能就会适时打断,提醒律师简明扼要地阐述重点或者进入下一环节的内容。例如在一个涉及合同纠纷的案件中,双方争议焦点主要围绕合同条款的解释以及违约赔偿金额的认定,而律师在开场陈述时花了大量时间去描述合同签订前双方的背景交往情况,偏离了核心争议焦点且占用了过多时间,法官为了能让后续的质证、辩论等关键环节顺利开展,便打断律师要求其聚焦重点问题。
还有可能是基于庭审秩序的维护。法庭是一个讲究庄严、肃穆的场所,需要各方遵循既定的规则。倘若律师在辩护时情绪过于激动,出现了言辞过激、带有攻击性或者违背法庭纪律的言语或行为,法官必然会及时打断制止,以避免庭审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比如律师在指责对方当事人时使用了侮辱性的词汇,这显然是违反庭审纪律的,法官会即刻打断并警告律师要规范发言。
另外,从法律适用和程序的角度来看,法官可能认为律师提出的观点或所引用的法律依据存在明显错误,或者是律师正在进行的发言不符合当下庭审所处的程序阶段要求。例如在刑事案件的庭审中,在法庭调查阶段本应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阐述,而律师却过早地开始长篇大论地论述量刑情节,这就与程序不符,法官会打断并引导律师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发言。
当清楚了法官打断的原因后,律师便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
如果是因为时间问题被打断,律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和谦逊的态度。立刻向法官表示歉意,表明自己理解庭审时间的紧迫性以及整体节奏的重要性。然后迅速梳理自己接下来要阐述的内容,提炼出最为关键的要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继续进行辩护。比如可以这样回应:“尊敬的法官,非常抱歉,我确实有些过于赘述了,接下来我会直接围绕核心的几点来阐述,一是我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对关键条款存在重大误解的证据,二是对方当事人在履行过程中存在的违约行为表现,还请法庭准许。”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展现了对法官庭审把控权的尊重,又能高效地将自己的核心辩护意见呈现出来,不至于因为被打断而遗漏重要内容。
若是由于庭审秩序方面的原因被打断,律师更要严肃对待,即刻停止不当的言行,诚恳地向法官认错。并且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发言状态,向法庭承诺后续会严格遵守庭审纪律,以平和、专业的语言继续辩护。例如,律师因为一时激动提高了声调且带有指责口吻发言被法官打断后,应马上说:“法官大人,我为我刚才的冲动和不当言辞深感抱歉,我情绪有些失控了,接下来我一定会克制自己,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陈述我方观点,还望法庭原谅我的过失。” 这种诚恳的态度有助于修复被破坏的庭审氛围,也能让法官看到律师自我约束和专业行事的决心,从而使辩护能够继续顺利进行下去。
而当涉及法律适用和程序问题导致被打断时,律师需要展现出深厚的专业素养。如果法官指出的问题确实是自己一时疏忽或者理解有误,要大方承认,然后迅速调整思路,按照正确的法律适用和程序要求来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辩护。可以回应道:“感谢法官的指正,我刚才确实在对程序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接下来我会依据法庭调查阶段的要求,重点从我方提交的证据来论证案件事实,再结合相关法律规定阐述我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所在。” 倘若律师认为法官的打断存在误解,自己的发言其实是符合法律和程序要求的,那么也不能急于反驳,而是要以平和、专业且尊重的语气向法官解释清楚自己的思路和依据。比如:“尊敬的法官,我理解您的提醒,但我目前所阐述的内容是基于前面已经查明的事实以及相关法律衔接性的考虑,旨在为后续更准确地分析争议焦点做铺垫,并且也是符合咱们庭审当下环节关于对整个案件来龙去脉进行完整呈现的要求的,希望您能允许我继续按照这个思路简要说明一下,当然如果您觉得有不妥之处,我愿意听从法庭的进一步指导。” 这样的解释既体现了对法官权威的尊重,又有理有据地说明了自己的立场,有助于法官重新审视其打断的合理性,进而让辩护得以正常推进。
除了针对不同打断原因采取即时应对措施外,律师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被法官打断的情况。
一方面,要在庭前对案件进行深入、全面的梳理。精准地提炼出案件的核心争议焦点,围绕这些焦点组织好辩护思路和相应的证据、法律依据等材料。这样在庭审发言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关键内容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减少因冗长、混乱发言而被法官打断的可能性。例如在准备一个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时,律师要明确是过错认定问题、因果关系问题还是赔偿数额计算依据问题是核心争议所在,然后将准备好的证明己方观点的各类证据以及对应的法律条文按顺序整理好,在辩护时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高效阐述,避免漫无边际地闲聊式发言。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庭审程序规则以及法庭纪律的学习和熟悉程度。律师要清楚各个不同类型案件庭审的具体环节流程,明白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发言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模拟训练,让遵循庭审秩序成为一种自觉习惯,这样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因违反纪律或程序而被法官打断。同时,律师还可以通过观摩优秀庭审案例、与同行交流庭审经验等方式,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技巧地表达观点,让自己的辩护既能完整呈现又不会拖沓冗长。
再者,要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法庭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即便准备再充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导致被法官打断。律师需要在平时注重锻炼自己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理智的能力,不被一时的打断或其他突发状况影响情绪,从而能够沉着应对,灵活调整辩护策略和发言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辩论活动、进行心理调适训练等方式,提升自己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对水平。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律师与法官虽然在庭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维护法治秩序这一共同目标。当出现被法官打断的情况时,律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将其视为完善辩护、更好地呈现案件事实和法律观点的一个契机,而非将其当作一种对立冲突的表现。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很多成熟优秀的律师都经历过多次被法官打断的场景,他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将这些情况妥善处理,最终为当事人争取到了合理的权益。例如,有的律师在刚开始执业时,常常因为发言不够精准、对程序把握不够准确而频繁被法官打断,但是他们虚心接受意见,不断反思改进,随着经验的积累,后来在庭审中不仅能够自如应对各种打断情况,还能凭借出色的辩护赢得有利的判决结果。
总之,律师在为当事人辩护时被法官打断并不可怕,只要能够正确分析打断的原因,以恰当的方式即时应对,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就能够将这种看似不利的情况转化为助力辩护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积极因素,在法庭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展现出法律职业者的专业风采和担当。
了解更多法律资讯可以关注公众号:北京京讼律师事务所
咨询电话:15624916633